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运营 > 正文

银行优秀管理者(银行优秀管理者推荐理由)

2024-09-25 22745 0 评论 企业运营


  

本文目录

  

  1.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具备什么特征
  2.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银行基层管理者
  3. 近年来优秀的管理者有那几个他们的管理理念是怎样的
  4. 银行网点负责人应该怎样管理好这个团队
  5. 怎样做好银行中层管理者

一、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具备什么特征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具备如下能力:

  

要了解组织内部员工互动的状况,倾听职员心声,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中又以“善于倾听”最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于让下属离心离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提议与需求,而管理者也可借由下属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得知自己的沟通技巧是否成功。

  

管理者应该要能敏锐地觉察部属的情绪,并且建立疏通、宣泄的管道,切勿等到对立加深、矛盾扩大后,才急于着手处理与排解。

  

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并非着眼于短期的策略规划,而是长期计划的制定。

  

在民主时代,虽然有许多事情以集体决策为宜,但是管理者仍经常须独立决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协调、化解员工纷争等等,这都往往考验着管理者的决断能力。

  

管理者必然渴望拥有一个实力坚强的工作团队,因此,培养优秀人才,也就成为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应答时间:2021-04-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二、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银行基层管理者

以愚数十年的管理经验,要做一个让人心服口服的基层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要素,:1、能力强,有威信。2、品德好,乐助人。3、能吃苦,做榜样。4、有铁杆(骨干),能呼应。5、善沟通,互信任。

  

当然还有常规的基层管理要领:1)、办事要公道。办事要公道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常难。我国由于过去长期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平常常被错当成平均主义,所以需要基层管理者在分配工作中做到办事公道,奖罚分明,分配利益时也要做到公道,只有这样才能够服众。 2)、关心部下。缺乏对员工在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和了解,员工自然也会不满意你。 3)、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是做领导的一个最重要和最起码的前提。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目标也应非常明确,否则就纯粹是一个糊涂官。 4)、准确发布命令。作为一线的指挥者,发布命令的准确程度应像机场上的管制员给飞行员发布命令一样的准确,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在命令的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造成工作中的事故。 5)、及时指导。工作中,下属总是希望自己能时常得到上司的及时指导,因为上司的及时指导就是对下属的关注和培训。 6)、需要荣誉。作为基层管理者还应做到非常慷慨地把荣誉和奖金分给大家,你部下的劳动模范越多,你的工作就能做得越好。

  

三、近年来优秀的管理者有那几个他们的管理理念是怎样的

近年来优秀的管理者及其管理理念:1.35岁的刘迅是陕西奥威科技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他通过技术移民取得了加拿大绿卡,把妻子和儿子带到了温哥华。

  

2.中国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移民则是为了子女教育。

  

3.36岁的王路现在是CNET——全球第五大IT专业网站——的全球副总裁,海外留学的经历使他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4.台湾企业家蔡万才,国泰集团负责人,世界知名富豪。

  

5.中国驰名商标“两岸咖啡”是世界知名中外合资,餐饮连锁企业,由浙江知名女企业家金梅央女士为追求更大的咖啡理想和更好的服务理念,投资创立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

  

创立的林德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服务网络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城市。庞玉良认为,聪明的企业家要学会规避贸易壁垒。比如服装,可以把领子、袖子做好,作为半成品运出去,在帕希姆机场的保税工贸园再加工成成品,打上“Made in Germany”的标牌,产品就可以在欧盟通行无阻。庞玉良把全国各地的航空货物先集运到郑州,然后38个小时运到乌鲁木齐,而乌鲁木齐至帕希姆的航线是中国到欧洲最近的航线,这样大幅度降低“中国制造”走出去的物流成本。庞玉良猛在奇思大胆,如何打破贸易壁垒,中国出口商以己之力、行销全球。

  

花费10亿人民币购买了德国帕希姆机场100%的股权

  

78岁的李嘉诚,值得国人学习、了解的地方很多,只要你有这个希望。在本期的报道专题中,《北京青年》周刊汇集了李嘉诚研究学者、在港传媒人士、市场分析师等相关人士,抽丝拨茧,力图为读者展示一个“大众文化营造的幻想世界”之外的真实李嘉诚。第一桶金:塑胶花,仅仅是塑胶花。

  

背景: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从欧美输入的塑胶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追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

  

1950年夏,李嘉诚在筲箕湾创立长江塑胶厂。他取“长江”的厂名,来自“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他长江般的雄心大志。

  

每个人的创业故事都不一样,第一桶金是最吸引人的话题,面对李嘉诚的成功,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不解:靠塑胶花的销售,就真的可以成为亿万富豪?没错,仅仅依靠塑胶花,李嘉诚已经跻身香港巨富行列。周兆晴:我们分析李嘉诚,无法忽略的是他的头脑和审时度势,这是中国人的良好传统,未雨绸缪。李嘉诚“塑胶花”的发展也不是一步到位,在他创业初期,香港的塑胶及玩具厂已有三百多家,长江厂只是其中经营状况良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长江厂出口的塑胶玩具,跟同业并无多大区别,只是款式有细微变化而已。此时,李嘉诚开始设想今后的问题——1957年,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十年多,西方国家步入经济快车道,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与日俱增,李嘉诚的工厂迅速转型——主攻塑胶花生产。

  

塑胶花实际上是鲜花翻版,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追求与尴尬并存的年代——有限的生活水平和膨胀的想法、追求,塑胶花就像一个转轨时代的完美替代品,迅速占领着香港甚至全球市场。

  

周兆晴:50年代李嘉诚做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传人——就像浙江商人,比如众所周知的“打火机”出口,这两者有很大的可比性,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批发销售、出口贸易,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就是塑胶花与打火机的技术含量都很低。

  

1957年开始的几年中,李嘉诚靠批发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出口商、制造商,关键的一点是:他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香港,或者为了街坊而生产,他的产品远销欧美。端木:50年代末是战后香港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期,转口贸易的蓬勃和贴牌制造商身份使香港市面出现欣欣向荣景象。塑胶花生产厂家其实很多,长江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间,在“商圈”看来,塑胶花就算做到再大的名气也不过就是小贩,而无法真正进入“企业界”,所以当时称呼李嘉诚为“塑胶花大王”,多少还有些轻视的感觉。

  

李嘉诚知道依靠塑胶花出口绝非长久之计,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在生命力上永远都不会长久,他企盼着人生一次变革。转型伊始:李嘉诚的60年代背景:香港情况很特殊,地势不仅狭小,而且多山。有限的土地,无限的需求,加之港府采取高地价政策,寸土寸金,房贵楼昂。1951年,香港人口才过200万,20世纪50年代末,数量逼近300万。人口增多,不仅是住宅需求量的增多,因本埠经济的持续发展,急需大量的办公写字楼、商业铺位、工业厂房。香港长期闹房荒,房屋的增加量总是跟不上需求量。

  

生产塑胶花,只是李嘉诚赚钱的手段,是他基业的原始积累。他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价值,看看一个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跑得有多远!

  

端木:以香港为例,在今天,百亿身价的超级巨富,90%是地产商或兼营地产的商人。可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并非如此,大富翁分散在金融、航运、地产、贸易、零售、能源、工业等诸多行业,地产商在富豪家族中并不突出。这同时意味着,房地产不是人人看好的行业。

  

1958年,李嘉诚在繁盛的工业区——北角购地兴建一座12层的工业大厦。1960年,他又在新兴工业区——港岛东北角的柴湾兴建工业大厦,两座大厦的面积,共计12万平方英尺。

  

周兆晴:李嘉诚此时表现出成功商人稳健的一面,资金再紧,李嘉诚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期房或加速建房进度;他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现在看起来这几乎有些保守,因为他的营利重点放在收租物业。

  

读者看到这里会不会同样惊叹于李嘉诚的保守:期房买卖、银行抵押按揭几乎是地产界不二法门,在李嘉诚眼中却成了危机的伏笔,当然,这样的表态需要巨大的财力后盾撑腰,“塑胶花大王”绝非浪得虚名。

  

收租物业,虽不可像发展物业(建楼卖楼)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物业增值,时间愈往后移,愈能显现出来。

  

端木:60年代初期兴建的大厦现在还有很多,甚至在中环这样的黄金地带时不时还可以见到古旧老楼,四十多年来,物业不断增值,租金收入稳步提高,这些大厦的业主成为最有保障的一批人。

  

在上世纪60年代的前五年,李嘉诚双管齐下,塑胶花生意日益做大,地产投资稳健升值,一个更大的理想逐渐成型。

  

1965年,35岁的巴菲特开始显露头角,他投资的“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开始私募基金,而他个人财富总额达到400万美金;1965年,30岁的杰克·韦尔奇竟然是李嘉诚的同行,一名通用电气(GE)塑胶事业部普通员工;1965年,10岁的比尔·盖茨正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就读三年级;1965年,迈克·戴尔出生;1965年,37岁的李嘉诚身家过亿,世界知名,盖茨家餐桌上摆放的塑胶花也许就是出自李嘉诚的工厂……周兆晴:市场与企业的专业人士们多少存在着误区和失职。熟读伟大的比尔·盖茨、巴菲特和韦尔奇,对于华人企业家们并不是全部功课——如果不研究李嘉诚,我们用什么强有力的经验去支持未来融入全球化背景的成长?黄金年代:从商贩到巨鳄背景:1969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示:愿与中共谈判。随后私下传话中国,可放松长达二十年之久的禁运政策。1971年1月,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7月,尼克松派基辛格博士访华,与周恩来、毛泽东会面——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香港经济界恢复了对香港前途的信心,百业转旺,对楼宇的需求激增。

  

在这股风起云涌的炒风中,李嘉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买空卖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机地产犹如投机股市,“一夜暴富”的后面,往往就是“一朝破产”。

  

端木:1966年和1967年的香港人生活动荡,这与世界格局及中国内地大背景有关,倒闭潮、挤兑潮一时间席卷本港,这就像大浪淘沙,一些资质平庸的小企业被淘汰掉,在此时大举进军地产业需要胆识和大局意识。李嘉诚坚定地以长期投资者的面目出现在地产界;同时,他又是长期投资者中的保守派。他一如既往地在港岛新界的新老工业区寻购地皮,营建厂房。他尽可能少依赖银行贷款,有的工业大厦完全是靠自筹自有资金建造。公司下属的塑胶部经营状况良好,盈利可观。

  

摘自《李嘉诚传》:“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香港。“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触发了自二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移民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忧心忡忡。他不时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香港现状,实际上对中共大有好处。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嘉诚,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贱价卖出去。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把塑胶盈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他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周兆晴:随着政治格局的宽松,李嘉诚事业进入快车道,大概在1971年前后,他已经把事业重点完全转移到地产行业。

  

此时,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他是这场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

  

端木:香港人都知道的一件小事,李嘉诚在将主业转行到地产之后,他并没有关闭曾经的塑胶花生产厂房,虽然上世纪70年代塑胶花出口已经衰落,甚至开始赔钱,但他长期将这个工厂保存,一来那是李嘉诚创业之根本;二来是他对曾经同甘共苦创业同事的一个交代。李嘉诚从来不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成就超人:

  

背景:1971年,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1972年,香港股市一派兴旺,李嘉诚认准时机,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骑牛上市,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从此,李嘉诚在香港地产股市大展拳脚。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方式,李嘉诚很有钱,而且已经有钱很多年了。

  

书店里,的确摆满了李嘉诚题材的出版物,看看那些书名,例如:孙子兵法与李嘉诚商场布局、赢遍天下的终极商道、财富状元赚大钱的秘诀、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它们惟一的共同之处是,塑造着“首富”、“超人”、英雄和导师的形象。李嘉诚的传奇人生:从穷困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大亨到股市超人,从世界码头霸主到新经济先锋……他呈现在大众文化的幻想世界里,培育了成千上万的忠诚“拥趸”。在这个“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的时代,李嘉诚成为娱乐文化元素的一部分。

  

当然,娱乐明星效应自有其市场价值,李嘉诚本人行事低调,个人品牌却价值连城。房子,只要是李嘉诚做的就比较好卖;股票投资,李嘉诚的判断力如巴菲特一样令人信赖;在3G的漫长冬季,他得到许多中小投资者始终如一的支持,换了别人做3G恐怕早已关门大吉。

  

当您将李嘉诚的人生当作童话故事来阅读时,您有没有想过问一句:为什么?

  

周兆晴:在我的研究中,成就李嘉诚一生大事的转折绝对不是由塑胶花领域进军地产行业,而是80年代初期成功收购和记黄埔。从策略层面考虑,如果业务全为地产投资,集团盈利就会纯粹被地产相关因素所影响,例如政府规划和卖地政策等。这样的投资,经济景气时固然盈利理想,但是一旦好景不再,集团承受的打击就会相当沉重,甚至会有财务危机。

  

和记黄埔主营项目与地产不太沾边:货柜码头、运输、零售、制造……最重要的一点:李嘉诚再也不是塑胶花大王或者地产商人,他的触角已经进入到市面的各个领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整个长和系(长江实业同和记黄埔)便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海外业务范围包括能源、地产、电讯、零售和货柜码头等,投资地区以香港为基地延伸到中国内地,北美,欧洲及亚太其他地区。周兆晴:长和系积极地走国际化道路,除了顺应业务规模扩张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业务全球化来分散其投资风险。不同的市场受经济周期影响会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也不同,市场发展阶段也会有先有后,长和系就利用这种地域上的差异来增加其投资的灵活性并降低所承受的风险,确保整体回报始终都令人满意。

  

在香港,作为一个地产富豪,李嘉诚已经成为了城市英雄,他甚至就是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内地近年来诞生了不少地产富豪,但从纯经营技巧的角度看,获得认可的寥寥无几,这还不用说“地产暴利”下的道德质疑。

  

周兆晴:李嘉诚的范本意义不在于他又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获得这些财富的博弈技巧。从这一点上说,内地地产商们向李嘉诚学习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但又很难学。 3G豪赌:挑战新经济领域

  

背景:和黄目前已在英国、意大利、中国香港地区、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和瑞典推出了3G业务,在全球共有超过1000万2G客户和超过103.8万3G客户,其中英国约36.1万、意大利约45.5万、香港约3.65万。目前每日3G用户增长量超过一万——这一切牢牢确立了和黄全球3G领导者的地位。

  

从塑胶花到地产,再到上世纪80年代购并重组和记黄埔,迈向国际化。在港口、电讯、零售、地产、基建及能源等产业领域成为世界级的行业领导者。上世纪90年代,李嘉诚转战新经济。在3G、互联网、媒体、制药等高新产业领地抢占制高点。

  

上述题材作为故事来读,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如果做企业管理的专题研讨,我们几乎没有思想准备。比如,长实、和黄地产做到香港最大的地产集团,业务还拓展至内地、海外,那么战略与营运方面有何独到之处,为什么看不到深入的分析文章甚至专著呢?

  

周兆晴:屈臣氏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近年来的版图扩张令欧洲人深为震惊,在内地发展也很迅速,但是,现在别指望读到一本关于屈臣氏的书,连一篇系统分析的论文也难找到。

  

很多人都认为,3G将是李嘉诚最后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毕竟他已经年近八十,“退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对手们也在看着他,3G的冬天据说很漫长,李超人的一世英名是不是就会毁在3G上?

  

端木:在使用寻呼机的时代,和记黄埔的业务就已经在香港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香港四大移动通讯商中,和记黄埔地位至尊且无法动摇,但是3G业务的开展却并不是很顺利。李泽楷在网络泡沫时代的圈钱行为引发公众不满,这也抵消了一些香港人对李嘉诚的好感。

  

由于电信业先期投资巨大的特点,在未来电信市场的争夺中,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不追求眼前利润、精心培育市场,将会成为成功的关键之一。

  

周兆晴:李嘉诚很有耐心,他收购屈臣氏二十年,前十年销售业绩一直不能令人满意,他却静静等待着零售业的春天,等待着内地零售业市场的开放,这里面有两个决定性因素——深谋远虑和财力支持。3G也可能是等待,但说实话,我个人也不看好这一项目,如果失败,那将是李嘉诚一生最大的一个败笔——但是他输得起。

  

李嘉诚之所以被称为“超人”,就是因为他输得起——他那些看似大胆的“豪赌”,背后都是以他长期信守的战略假设和道德原则做支撑,旁观者看是惊涛骇浪,也许他是闲庭信步。

  

从20世纪50年代塑胶厂(说是塑胶车间更恰当一些)的小老板,到21世纪初世界商界巨鳄,个中变迁真是只有“超人”两字可以概括。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宴请国外的生意伙伴,席间,谈到中国企业家话题,外国朋友说,我们很推崇中国的李嘉诚。但是,很困惑:“你们为什么不研究李嘉诚?”中国人当然予以反驳:列举了现在书店可以看到的琳琅满目的关于李嘉诚的书。然而,外国朋友摇头说:那些书都不是专业的研究。他还说,在他们国家,对李的研究比中国人做的深入很多。

  

李嘉诚是一部旷世传奇,他白手起家成为华人首富,给人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但是,我想外国朋友的意思是,作为世界级的企业家,李嘉诚并没有得到专业立场的解读。

  

周兆晴:香港娱乐圈“星”光灿烂,有两位“圈外人”却获得比大牌明星还要高的“明星效应”。一位就是李嘉诚,另一位是原《明报》老板、武侠小说家金庸。不过,这种家喻户晓的明星效应,明显阻碍了人们对两位高人的专业研判,对于他们成就的认识恐怕还需要几代人。端木:我是一个香港人,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李嘉诚的生活,说夸张些,600万香港人每时每刻都在为他积累着财富,交通、电讯、电灯、零售……想来想去,除去仰鼻呼吸之外,他几乎约束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李嘉诚面前比尔·盖茨显得有些投机。

  

李嘉诚用几十年去做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如果这是一场“经营策略”的在线游戏,他已经可以拿到最高积分;事实上这一切真的很像“游戏”,原因在于其“教科书般”的完美。

  

中国企业家应当仔细研读一下李嘉诚,以期重建责任和诚信为基石的商业文化,而那正是李先生多年来一直呼吁的:“过去的六十多年,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除去可以量化的财富之外,我们对李嘉诚的了解是否还可以更多一些呢?李嘉诚:全面渗透港人生活在香港,“李嘉诚”三个字代表了一个白手起家的传奇,亦代表了心系故乡的潮州人精神。环绕李嘉诚身边的故事多不胜数,有赞扬的,亦有责难的。他创立的商业王国,生意涉及各行各业,“拼命”从每个香港人口袋中赚取金钱,但另一方面,生活节俭的他又往往不惜一掷千金,捐出大笔款项给医院和教育机构,令不少香港和内地人受惠。有人欣赏他,以他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但亦有人不满他,认为李家王国只手遮天,为所欲为,而更多香港人同时带有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复杂心情,既爱又妒。

  

说实在的,李嘉诚旗下的生意业务,已渗入香港每个家庭,地产、能源、电讯、零售……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李超人”的客户。笔者的五兄弟姐妹,就有三个住在李嘉诚企业龙头“长江实业集团”兴建的住宅,而笔者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多半购自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集团”的百佳超级市场,就算是每晚照着小儿做工课的灯火,也是来自他旗下“香港电灯公司”供应的电力。换句话说,香港人每月赚来的,或多或少贡献给了他,难怪有人崇拜他,也有人埋怨他赚了香港人太多的钱。

  

但无论如何,有关他的新闻,即使是无关痛痒的花边消息,总会吸引香港人的注意。他说的每句话,尽管闲话家常,亦经常会成为报章的头条。他在公众场合中的一言一行,都是镁光灯追逐的焦点。他每年主持长实集团的业绩演示文稿会,变相成为他个人的记者招待会,传媒关心他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健康,乃至私人生活,多于集团本身的业绩。

  

背负“李嘉诚”三个字,即使做善事也不一定事事顺利。去年他捐出10亿港元给香港大学做教研用途,校方为答谢他,决定将港大医学院冠上李嘉诚的名字,结果引起部分医学院学生和毕业生的反对。

  

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正是该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近百年来医学院都没有冠名,今次校方在未有充分咨询下便将百年老店的招牌送给了李嘉诚,有毕业生在报章上刊登广告反对,表面上是批评校方做法错误,实际上则不满李嘉诚沾了医学院的光。

  

其后,李嘉诚表示不会因部分港大校友反对而放弃港大医学院给予他的冠名。校方最终亦将医学院改名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今次事件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弹,可说是因李嘉诚的盛名而起。有人认为,以李嘉诚的条件应该捐出更多钱,而校方要答谢他的话,找一座新大楼为他冠名便可。

  

自从李嘉诚晋身香港首富,生意越做越大之后,媒体便给他一个不知是褒是贬的绰号:“李超人”,而他两个儿子——长实集团副主席李泽钜和电讯盈科集团主席李泽楷,则分别被封为“小超人”和“小小超”,这反映出李氏家族在香港确实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香港人羡慕李嘉诚,但名人也有名人的痛苦。一个普通人,虽然没有李嘉诚的财富,却拥有无价的自由。李嘉诚坐拥过千亿港元财富,却买不到自由的天地,他和家人走到任何一处地方,都有保镖贴身跟随,其妻子庄月明的墓也有贼人打注意,企图盗墓。他们的家庭生活,特别是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和再婚问题,更成为了大众茶余饭后的话题。年届七十八的李嘉诚至今未言退休,他一直走着一条不平凡的路,在香港的政经界呼风唤雨,许多人都以他惟马首是瞻。再者,李嘉诚对于许多香港人趋之若鹜的金钱,却有一番见解,他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四、银行网点负责人应该怎样管理好这个团队

银行网点负责人想管理好团队必须要先学会管理好自己,让自己成为团队的一个榜样。要在团队中建立培训与交流工作,把优秀的团队文化和工作技能在合作中传递给每一个队友。工作中要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要让大家的行为端正,团队合作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要人性化管理,管理者应该换角度思考,考虑如何更好的协调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建立好上下层之间的关系。让每位成员明确目标,掌握好工作的技巧,懂得如何去提高效率,完成工作目标。

  

要坐镇指挥,做好团队的幕后总指挥,协调团队合作,定时进行培训。必须协调好团队之间的关系,把每个成员都当做朋友看待,让团队达到良好的协调,最终完成团队的目标。

  

如何有效建立网点良好的员工关系:

  

1、员工关系管理对网点运营的重要性;

  

2、银行员工关系管理常见的问题;

  

4、员工关系管理中网点负责人的任务;

  

灵活运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和技巧:

  

1、民主管理,不要做统治者,会引起员工的不满,长久必然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2、成人成事。抛弃传统的恩威并施激励方式,鼓励每一人成为人才,成就一项事业,满足每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

  

3、沟通中的激励。通过沟通产生激励效果,首先是要尊重员工。

  

1、树立共同目标,构建支行凝聚力;

  

2、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

银行优秀管理者(银行优秀管理者推荐理由)

  

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很多,有外部因素:如国家经济形势、意识形态和体制、政策、产业因素等等;有内部因素:如企业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利益分配导向、领导工作作风、内部人际关系等等。

  

五、怎样做好银行中层管理者

以愚数十年的管理经验,要做一个让人心服口服的中层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要素,:1、能力强,有威信。2、品德好,乐助人。3、能吃苦,做榜样。4、有铁杆(骨干),能呼应。5、善沟通,互信任。

  

当然还有常规的中层管理要领:1)、办事要公道。办事要公道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常难。我国由于过去长期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平常常被错当成平均主义,所以需要中层管理者在分配工作中做到办事公道,奖罚分明,分配利益时也要做到公道,只有这样才能够服众。 2)、关心部下。缺乏对员工在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和了解,员工自然也会不满意你。 3)、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是做领导的一个最重要和最起码的前提。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目标也应非常明确,否则就纯粹是一个糊涂官。 4)、准确发布命令。作为一线的指挥者,发布命令的准确程度应像机场上的管制员给飞行员发布命令一样的准确,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在命令的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造成工作中的事故。 5)、及时指导。工作中,下属总是希望自己能时常得到上司的及时指导,因为上司的及时指导就是对下属的关注和培训。 6)、需要荣誉。作为中层管理者还应做到非常慷慨地把荣誉和奖金分给大家,你部下的劳动模范越多,你的工作就能做得越好。


复制成功